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布会上,徐州市荣膺第二届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从 2009 年成功引进莱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 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徐州市摸到了“引银入徐”战略的诀窍。几年来,徐州市及各县区积极作为,又引进了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南京银行、张家港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此举不仅解决了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培育了企业,也进一步激发了徐州市金融市场活力。
去年,徐州市成功获批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近年,徐州市重点打造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生态商务区、亿吨大港作业区等为平台的“六大物流园区” ,以徐州观音机场为代表的“三大物流基地”和以铜山、贾汪为代表的“四大物流中心” ,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物流为龙头,城乡配送物流、专业市场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港口物流、城市经济(生活)安全保障专业物流为配套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包括苏宁电器物流、美的安得物流、必康医药物流、亿吨大港、杭州易斯通公路港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重大项目先后在徐州落户,徐州物流企业已经涵盖生产、制造、商贸等各个领域,工程机械、煤炭、铁路、港口、冷链、烟草、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快速发展,全市物流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徐州市超百亿元物流企业及市场达到 6 家,其中企业 3 家、市场 3 家;超 10 亿元物流企业 15 家,其中企业 10 家、市场 5 家。
这是徐州市近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真实写照。
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活动的中间环节,而银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被许多国家看作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心。徐州拥有“五省通衢” “五通汇流”区位及立体化交通网络优势,且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已形成装备制造、能源、食品等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这些产业的加速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对现代服务业产生了更旺盛的需求,也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徐州市谋划并实施了打造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战略。
徐州市的思路是, “十三五”时期,坚持“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合”的原则,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攻方向,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打造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支撑和带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四大行业。
徐州市的目标是,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培育形成营业收入超 50 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10 家,打造一批省级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高水平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 年,培育 50 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集聚区达 5 个。
徐州市的一位领导说,要像抓先进制造业一样抓好现代服务业,像建工业开发区一样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徐州市把扶持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徐州市制定出台了《徐州市现代服务业百企培育计划》 ,引导广大服务业企业推进技术、商业模式和品牌三大创新,努力培育一批国内著名的服务企业。徐州市甄选明确徐工进出口、国药控股等一批产业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中矿大贝克福尔、长兴运输等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进一步加大项目审批服务、投融资支持、品牌建设和上市推进等工作力度。
徐州市排出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源,着力提高服务业招商的针对性实效性,千方百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徐州市着力高水平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强化规划引导,高起点编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真正把集聚区建设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一体规划、同步推进。促进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不断增强集聚区的要素吸附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全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今年徐州市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行动高歌猛进:1 月~8 月,徐州市年度实施的 120 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81.4 亿元,其中,45 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 49.1 亿元,开工率90%。徐州保税物流中心等 45 个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应税销售收入 529.7 亿元、税收10.9 亿元,分别完成 67%、62%。江苏徐州港务(集团)公司等 85 家重点培育服务业企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 272.1 亿元、利税 8.2 亿元。